欧洲杯足彩官网-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 > > 正文

造势半年的乌军大反攻就此偃旗息鼓?不急,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俄军|美军|北约|防空系统|防空导弹-欧洲杯足彩官网

分享至



对于任何一种博弈来说,进攻与防守都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它们代表着人性中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长于攻击的人往往不擅防御,因为常言说得好,“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他们用自己的优势掩盖了弱点。如果用足球来类比,“五星巴西”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连后卫都是攻击手,很少有球队能逼迫巴西采取守势,一旦形势真的如此,或者是久攻不下折了锐气,那他们往往也就离输球不远了。



■“五星巴西”的攻势足球曾经称霸世界足坛多年,完美演绎“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反之亦然。善于防守的人总是习惯于瞻前顾后,显得过于谨慎,对他们来说,只要行动必然会露出破绽,那就违背了他们的天性,因此哪怕早已优势在握也不会贸然出击。尽管不容易被对手击破,却也常常错过良机。还用足球作比,蓝衣军团意大利的链式防御冠绝足坛,夸张到在2006年世界杯夺冠时,居然让自己的后卫卡纳瓦罗当选了“世界足球先生”,这可是自设立这项荣誉以来绝无仅有的事情。



与巴西风格迥异的意大利在2006年第四次赢得世界杯桂冠,图中捧杯的队长后卫卡纳瓦罗也当选了该年度的“世界足球先生”。

两种风格都能登顶,如同五捧金杯的巴西和四度称王的意大利,但“攻守平衡”经常是个陷阱,也许只有国足才能达到此种境界。相比较而言,进攻的难度显然要更高一些,因此喜爱巴西队的人也总是会更多一点。

这种比较放在军事上也是成立的,目前已经通过一年多的艰苦防御证明了自己的乌军,正在面临着另一端的严峻考验。

战场也是秀场

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传世名著《战争论》中指出,“战争不仅是一个政治行为,而且是一个真正的、政治的工具,是政治交往的一个延续,是以其他手段进行的政治交往。”



被后人奉为“西方兵圣”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简而言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场也必然是一个秀场。

在评述乌军的反攻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2022年秋季乌军的作战。当时虽然俄军先后丢掉了哈尔科夫周围地区和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但必须承认,乌军在此前的反攻中并没有表现出强大的攻坚能力,也没有能够消灭俄军大量有生力量或装备,驻守赫尔松的至少两万余名俄军,在需要组织前敌渡河撤离的困难局面下,依然基本上做到了全身而退。

这一切都说明,至少在当时还不宜高估乌军的进攻能力。在半年多时间后,虽然乌军得到了一批来自西方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等现役地面主战装备,不少部队也接受了北约的军事训练,实施进攻作战的硬件和软件必然较2022年反攻时有所加强,但相应的俄军也抓紧时间完成了防线的构建和防御作战的准备。



俄军已经沿着与乌克兰整个接触线构筑起漫长的多层防线。

从原则上来说,进攻方应该在兵力和火力上都超出防守方,才能抵消防守方所拥有的地利优势,胜出得越多,攻势作战就越有把握。但是,现在乌军手中不过几十辆西方现役主战坦克,不到200辆重型履带式步兵战车和部分轻型轮式战车,仅凭它们还不足以改变俄乌两军的战场实力对比。

更重要的是,乌军依然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火力,火炮的数量不够,炮弹的供应也很成问题。这倒不是说西方不愿意提供,毕竟这些东西也不贵,而是他们自身很早就不再追求所谓的“大炮兵主义”了,取而代之的是把重点放在空中力量的建设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在为期100小时的地面战斗里,各型火炮、火箭炮总共消耗弹药不过57000余发,包括炮弹、火箭弹和atacms战术导弹等,还不如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高峰期里一天之内打的炮弹多。



■这种万炮齐发的阵势已经不再是西方军事力量所注重的火力打击方式。

另外,请不要忘记乌军也没有空中优势,所能得到的空地火力支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兵力方面没有比较准确的数字,但估计双方目前仍然大致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谁也没有占据明显的上风。

所以当前阶段西方对乌军援的现状是,西方空中力量虽然很好很强大,也有余力,援助计划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就算已经为f-16开了绿灯,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空中力量可不像“标枪”导弹那么简单,拿来就用,要想真正在战场上发挥威力,不经过相当时间扎扎实实的建设是很难的。

别的不说,光是敌我识别的事儿就够乌军头疼一阵子,连美军很难避免误击事件的发生,乌军总不能让f-16飞过来净炸自己人吧。要想在急切之间恢复火炮,特别是炮弹的生产线,调整供应链,提升产能,对于在这一门“自废武功”已久的西方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重整军工体系。



别看炮弹这东西并不贵,但提升产能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做到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要向对面掘壕据守的俄军发起进攻,其难度可想而知。何况经过一年多不断地遭受打击,俄军早已没了当初那种骄狂轻敌的气焰,而是开始老老实实地认真组织防御,这就更加增添了进攻方的困难。既然如此,为何笔者依然在5月10日的文章《乌军反攻山雨欲来,俄军忙于掘壕据守,“绍伊古防线”有多坚固?》中断言乌军的反攻“一定会到来”呢?

因为形势比人强。

一方面,乌军总是要过这个坎的。须知,一支只会防守的军队不可能赢得战争,要想收复全部国土,就必须让自己逐渐具备能够摧枯拉朽的强大攻击力。这种力量,无法仅靠训练获得,只有通过实战去不断地挑战强大的对手,用生命和鲜血作为代价才能锻造出来。



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是靠生命和鲜血的代价锻造出来的。

另一方面,乌克兰现在不仅是作战,而是几乎全国的运转都要依靠外援才能维持,那么战场上的决定就必须考虑这个因素。西方的军援需要在战场上看到效果,乌克兰人也必须通过不停地消耗俄罗斯来获取援助,并把它作为日后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投名状。要知道,这毕竟是乌克兰人自己的战争,要是铁了心想挣脱俄国的势力范围,不去做别人的什么“缓冲区”,躺赢是没有的,躺平就更加不可能了。

用你的盾挡你的矛

要说军事为政治服务,战场沦为秀场这件事,咱们并不陌生。1937年8月13日爆发的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此役校长在很清楚自己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依然不惜调集大军与日军鏖战于黄浦江畔,其主要意图之一就是希望利用上海作为远东最大国际口岸的地位和各国租界林立的形势,向西方列强展现抵抗意志,促使外国介入调停或大规模吸引外援。凯申公当年曾明言:“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构筑的环形防御工事。

如此一来,战场指挥就势必从军事考量更多转向政治需要,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仍然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持续投入战场与日军硬拼,其结果是期待的国际干涉并未到来,己方主力损失殆尽,其后再无力量保卫南京,迅速陷入倭寇之手,酿成30万同胞罹难的人间惨剧。当时蒋氏亦曾反复思量:“我今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抑纵深配备以为长期抵抗乎?”

当然,本文的主题并非探讨淞沪会战的得失成败,而是借此说明军事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联,在很多时候战场上的决策都不是单纯从军事方面加以考虑。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爱国人士慰问国军士兵,中央军的精锐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几乎全打光了。

回到俄乌战场,已经布下深沟高垒的俄军希望乌军怎么进攻?自然是想让他们如凯申公一样和自己来个硬碰硬,把那些经过北约整训、装备西方先进装甲武器的部队都消耗在自己最坚固的防线前面——你有成千上千的“标枪”,难道我的“短号”会少吗?这样不仅有效利用防线之利,大大削弱了乌军的力量,更能引发西方对于继续援助的各种疑虑。

乌军在反攻的起始阶段就遭遇重大损失,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这一点。

2023年6月9日,网上流传出一些照片和视频,显示在扎波罗热州马拉托克马奇卡以南执行突破任务的乌军第47旅,在一次战斗中就损失了超过10辆重装备,其中包括1辆西方援助的豹2a6主战坦克和至少8辆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乌军在这次战斗中遗留的部分战损车辆,这幅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这正是俄军希望乌军所采取的打法。

通过对图片和视频的判读和分析,我们也能大致了解一些乌军最精锐部队在进攻时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并希望这不是代表性的。

首先,可以看出乌军选择在6月8日凌晨4时左右发动攻势,很明显是打算发挥西方装甲武器上配备的先进夜视观瞄设备的优势。同时,他们派出了由排雷车、坦克和步兵战车组成的综合编队进行突破。



乌军发布的战斗视频显示当时的时间是2023年6月8日凌晨4时30分左右。

然而,在进攻之前,乌军所进行的侦察和炮火准备明显不足,缺乏对于进攻通道一侧树线的火力压制,雷区通道的清理也不彻底,导致一个排的坦克、步战车和排雷车被地雷以及在树线中埋伏的俄军使用反坦克武器瘫痪。

此后,乌军指挥官又派出4辆“布雷德利”步战车,企图营救陷入困境的先头部队,它们毫不意外地也变成了俄军的盘中餐。



在俄军发布的无人机航拍视频中可以看到多辆被击中无法动弹的西方援乌坦克和装甲车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确实能够看到西方坦克和步战车在防护性方面做得不错,尽可能保证了车毁人不亡。

但是,乌军在使用西方重装备进行的攻势作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也是事实——未经充分周密的准备就去贸然冲击敌人的坚固防线,可称得上“莽撞“;此后在没有有效压制俄军火力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兵力救援,白白送菜,简直是“愚蠢”。这样把宝贵的援助装备轻易消耗在战场上,可谓正中俄军下怀。

虽然经过北约调教训练,也装备了北约重武器,但乌军毕竟还不是一支北约标准的军队,组织这样的地面重型装甲集群的攻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此前,俄军面对他们的防御吃了大亏,现在却轮到他们自己要来破解这个难题了。而且,与真正的北约军队相比,乌军的装备体系里还存在着不少很严重的漏洞,可以被俄军加以利用。

在反攻初始阶段,除了上述战例之外,乌军还损失了不少豹2坦克和“布雷德利”步战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被俄军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所击毁的,这充分暴露出乌军缺乏伴随式近程野战防空系统的缺陷。



乌军战前装备的苏系2k22“通古斯卡”伴随式近程野战防空系统,仗打到现在这些系统已经基本上都消耗殆尽,而且得不到后续补充。

这个问题在防御时还不明显,因为可以由大量单兵防空导弹来弥补,但在进攻端情况就不同了,此时携带单兵防空导弹的步兵都坐在步战车里,近程对空防御能力近乎消失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似乎已经销声匿迹的卡-52又开始活跃起来,给乌军的反攻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

卡-52携带的主要反坦克武器是最大射程6千米左右的9m120-1 ataka-1和最大射程近10千米的9a4172k vikhr-1反坦克导弹,更先进的lmur反坦克导弹的射程超过14千米,但尚未在乌克兰战场上出现过。



俄军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在乌军反攻的初始阶段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些武器使卡-52可以在单兵防空导弹的射程之外,以及在夜间单兵防空导弹难以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从树梢高度对移动装甲目标发动攻击,这是俄军固定翼战斗机都难以匹敌的能力。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可靠的近程野战防空系统相随,乌军的进攻装甲矛头将很难逃脱卡-52的杀戮。









以上四张图片为乌军在反攻的初始阶段损失的另外一些装甲车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俄军的卡-52武装直升机所击毁的。

面对这样的窘境,乌军被迫将一些中远程防空系统更多地移动到靠近前线的地方,以弥补近程野战防空系统的缺失。但是,中远程防空系统的机动性不足,雷达一旦开机工作,俄军可以使用作战半径达到40千米的“柳叶刀”巡飞弹来追踪和破坏这些系统。

据一些俄罗斯军事博主透露,俄军还使用狙击手来袭击乌军防空系统操作人员,然后利用全地形车在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快速撤离。



据说是俄军使用“柳叶刀”巡飞弹攻击乌军移到靠近前线的德国iris-t地面防空导弹系统的视频截图。

令乌军更加头疼的是,伴随式近程野战防空系统恰好是西方武器系统的一处短板,迄今为止对乌克兰的大部分防空援助都集中在中远程系统上。这是因为西方军队主要由空军来保证地面部队上空的安全,对近程野战防空系统的需求较少,而强有力的空中掩护却是现在的乌军所不具备的。

目前,西方提供的伴随式近程野战防空系统主要有英国的“风暴”、美国的“复仇者”、法国的“响尾蛇”和德国的“猎豹”这四种,前三者的数量都不多,“猎豹”倒是给了34辆,但它是高射炮,拿来打“飞天小摩托”这种无人机还行,对付远程发射导弹的卡-52力有未逮。

而且,这些力量还被俄军对乌克兰各大城市的频繁空袭所牵制和分散,无法全力为乌军反攻提供支援。



美军an/twq-1“复仇者”伴随式近程野战防空系统,可以看作是一辆“毒刺”防空车。提供了乌克兰一批,但数量并不算多。

不过,俄军的卡-52也是一种消耗品,它装备的两种反坦克导弹都采用激光驾束制导,不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如果从8千米以外发射9a4172k反坦克导弹进行攻击,卡-52必须在大约25秒时间里保持相对静止,才能引导导弹命中目标,这段时间就是它最为脆弱的时候。

自从乌军在6月初发动反攻以来,据统计已经击落了至少5架卡-52。俄军战前共有约120架左右的卡-52,在乌军发动反攻之前有据可查的损失就有36架,再加上新击落的5架,估计实际损失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总数的一半。如果新生产的数量赶不上损失量,可用的卡-52就只能越打越少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如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乌军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反攻模式。

实践再一次证明,每支军队都有自己的特点,生搬硬套北约战法可能并不适合乌军,指望他们现在就能披坚执锐,一举穿透俄军防线可能也不那么现实。但当乌军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化整为零、步步为营模式时,尽管战斗可能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但效果却是实打实的,而且重要装备的战损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站在乌军的角度,对自己最有利的反攻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可能还是那两个字:“侵消”。

利用在战线多处对俄军造成的持续压力调动俄军,迫使其或者离开预设阵地,或者暴露出后方的关键枢纽位置,再通过手中的远程精确武器进行打击,不断地侵蚀消耗俄军的实力,直至某一时刻战线再次出现崩塌。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这还是去年的药方。

2023年6月18日,位于靠近赫尔松州雷科夫的一处大型俄军弹药库被摧毁,这里靠近克里米亚半岛,在梅利托波尔到克里米亚的铁路沿线,是乌南俄军的重要后勤补给基地,距离前线约有110千米,因此很可能是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杰作。



雷科夫的某个地点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从卫星图片来看,弹药库的爆炸非常惊人,据说持续了有6个小时之久,所在地点几乎被夷为平地,连建筑物的地基都看不到了。这说明该弹药库的规模相当之大,也必然是在乌军反攻的压力下暴露了自己的位置,从而遭到远程突然性的打击。





■爆炸地点的前后对比,可见这片区域几乎被夷平了。

据报道,此前连接它的铁路线上的两座桥梁已经被破坏。这符合乌军一直以来所习惯的战法:在尽可能控制己方损失的同时使俄军的损失最大化。



■雷科夫(红框处)的具体位置。

经过“海马斯”火箭炮的打击,现在俄军的后勤弹药补给集散中心不得不后退到战线后方90千米以外,但是现在乌军手中有了射程超过250千米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这将迫使俄军继续把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向后迁移,从而使前线的供应情况恶化。

2023年6月22日,连接赫尔松州与克里米亚半岛的乔哈尔公路桥再遭打击,从事后的照片来看,这座桥很可能也无法再承载重型货车通行了。







■乔哈尔公路桥被打击之后的现场照片。

攻击的情况与去年第聂伯河上连接赫尔松市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很相似,但这个地点距离前线最近的地方也超过了120千米,根据网上流传的现场监控视频来看,也像是遭遇了“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打击。



这座公路桥处于赫尔松州和克里米亚半岛之间的浅滩沼泽地带,位置非常关键。

乌军攻击的两处地点都处在乌南扎波罗热州前线俄军的重要后勤补给路线上,意图非常明显。如果乔哈尔桥最终无法使用,俄军只能绕行经过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左岸地区的路线,距离大大延长不说,这里还更加靠近赫尔松州的前线地带,风险也更高了。



■如果俄军不能使用红圈中遭到攻击的乔哈尔桥,就只能沿着红色路线绕行,可见路程比原来延长了两倍还不止。

这样看来,乌军似乎正在把去年夏秋的戏码拿出来重演一遍。俄军的后勤补给中心被迫后撤,战线也只能跟着后退,否则后勤供应不上也是面临被消灭的命运。

但是战线后退,乌军的远程打击就跟着延伸,那么后勤补给中心只能再往后撤。除非俄军找出办法来抵御乌军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否则只能陷入到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结语

网上对于乌军的赞誉以及俄军此前表现之拉胯,让不少人在高估乌军的同时对俄军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他们早已不堪一击。然而,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谁在跟俄军作战时都不会感到轻松。

2022年12月,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说,俄国人不是“白痴”,尽管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各种失误,但他们已经很快展示出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屡次在俄媒上“被死亡”的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坚信固定不动的防线是不可能阻止乌军前进脚步的。更不用说与二战中德意日这些轴心国所构筑的防线相比,俄军的作品也根本算不上特别坚固那种。



■这是俄军防线上设置的反坦克三角锥。



这是意军在二战时期构筑的“阿尔卑斯山墙”防线上的反坦克障碍物。



丘吉尔正在检视德军防线上留下的反坦克设施,你觉得跟俄军相比如何?

这些年我们看惯了美军兵不血刃式的战斗,但不要忘记,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战争,一种是美军的战争,另一种才是真实世界里常见的战争。

而且,就算是美军,在实力接近的战争中也不可能避免人员和装备出现重大损失。因此,不要以为乌军被击毁了几辆豹2、一些“布雷德利”,他们的反攻就这样了。

还有更多的“挑战者2”、cv-90、“斯特赖克”等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后续m1a1“艾布拉姆斯”和f-16“战隼”也将陆续到来,它们绝对不是来旅游的。

既然轴心国那些更加坚固很多倍的防线都没能挡住盟军,当此消彼长,水到渠成的时刻到来,相信俄军这胶合板式“绍伊古防线”终将难逃同样的命运。

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直播吧
2023-12-16 21:33:22
书山有路勤为径
2023-12-17 11:25:48
南风记事
2023-12-15 21:51:24
爱意随风起呀
2023-12-10 10:04:21

气人不?继莱茵金属之后,德国无人机制造商又要在乌设立研发中心

凡事一定有办法13119
2023-12-15 15:34:06
生活小妙招贴士站
2023-12-16 18:02:12
靓仔情感
2023-12-16 17:07:40
娱圈有料
2023-12-17 01:15:54
不爱萝卜的兔子
2023-12-17 07:10:51
新京报
2023-12-16 22:37:23
倩倩财经
2023-12-12 19:35:03
娱乐团长
2023-12-16 21:20:42
金牛传音
2023-12-16 20:09:30
星座文案馆
2023-12-17 03:50:03
年之父
2023-11-18 06:10:03
神段手杰克苏
2023-11-19 07:30:47
小宇宙双色球
2023-12-17 01:20:58
极目新闻
2023-12-17 09:16:31
寻根拜祖
2023-12-04 15:30:47
飞花文史
2023-12-15 16:41:30
2023-12-17 12:22:44
装甲铲史官
阐述独特的战争历史观。
1449文章数 337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被29个队判了"死刑"的沙丞相,复活了

董宇辉:薪酬待遇有很大提升 回西安是正常休假

董宇辉:薪酬待遇有很大提升 回西安是正常休假

俞敏洪董宇辉合体 打感情牌回应风波

罗永浩炮轰东方甄选:最压榨年轻人的公司

李斌:建议各大车企ceo亲自测试自家电动车真实续航

宝骏云朵明年3月量产 增加记忆领航功能

态度原创

生命结束在57岁第五天 她曾搏命拍戏四天不睡觉

黑龙江对岸,俄罗斯也有一个黑龙江州?

山东一学生跳楼身亡,家属却被学校报警拘留,网友:“滕州真冷”

腿脚冰凉,可能是血管“堵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