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一代巨星含恨去世|运-欧洲杯足彩官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更让一代巨星含恨离世,令人痛心的同时,也给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事情发生在1985年,在我国第一款民航大飞机“运-10”即将成功试飞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国航空界领军人物的马凤山,却接到了一个让他心如刀割的消息,那就是国家因为财政紧张,停止“运-10”的研发项目。

只有马凤山清楚,让运-10被迫下马,表面上是节省了财政开支,可事实上,中国所要面临的损失,可至少达到上万亿。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梦想,也随之彻底沦为了泡影。

一场误判的代价

1980年,马凤山耗费十多年心血投入,终于成功造出中国第一架大型民航客运机,随着这架飞机顺利完成整个试飞里程,马凤山就像是看到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终于成材了一般,激动到险些落泪。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申请资金,来对运-10进行优化改善,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时候,却收到了运-10被叫停的噩耗。



眼见自己十多年来的心血,就此付之一炬,大量的设备也将沦为一摊废铁,马凤山很不甘心。

他多次向上面申请,希望可以挽救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可最终仍然改变不了厂房被撤、资料被封的惨淡结局。

运-10项目就此搁置,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遗憾。

就连许多西方国家,都对运-10项目被中断唏嘘不已,他们表示,中国客机要是成功问世,原本可以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缩短十五年,但中断之后,一切都说不定了。

五年之后,郁郁寡欢的马凤山,便带着无尽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留下来的唯一一句临终遗言,就是待到运10高飞日,无忘家祭告乃翁。



要知道,马凤山可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他的离世,无异于是巨星陨落,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当时所损失的,又岂只是一个马凤山呢?

都说造不起咱就买,在自主研发国产大型客机的计划被迫终止后,国家民航局为了补足缺乏大型客机的这个短板,便只好选择跟国外航天公司合作制造大型民航客机。

时值中美合作期间,所以国家民航局便选择了美国的麦道公司,然而后来的结果表明,国家民航局和麦道公司的这次合作,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误判。

麦道曾经确实是美国的三大飞行公司巨头,一度与波音公司齐名,然而它的结局,却以悲剧收场。



由于麦道一款名为dc-10的民航客机,出现巨大的设计缺陷,导致这款客机的重大空难事故频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质疑,甚至还被美国政府查了水表。

至此,麦道便逐渐结束了辉煌历史,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败。

1992年,已经接近穷途末路的麦道公司,和囊中羞涩的中国航空局,签订了合作生产四十架md90的合同,其中麦道负责出技术,中国出设备和人工。

对于麦道来说,或许可以通过这个契机,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从而挽救自身的衰败。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麦道甚至还没来得及实现东山再起的野心,就直接在跟波音公司的博弈竞争当中败下阵来,最终惨遭波音公司收购,原本跟麦道还未完成的航空合作的烂摊子,也该被波音公司接了手。



可波音公司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他们在兼并麦道公司的时候,就直接宣布关闭麦道的海外生产线,让我们跟麦道的合作生产彻底泡汤,此前投资的数十亿也都统统打了水漂,简直就是大亏特亏。

根据当时的说法,就是“一架麦道要赔一亿,干得越多赔得越多。”但凡卷入麦道md90项目的单位,都倒了血霉,赔的底裤都不剩。

这门合作垮了,后面还有很多美国飞机制造商跟中国合作,但是跟比起真心实意将航空技术对中国倾囊相授,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如何借此从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利益。

飞机总设计师

所以,即便跟美国的航空合作仍在继续,但这些美国公司也还是刻意地不向我们透露核心技术,只把一些简单的组装和标准化管理这些东西教给我们,以至于我国自主研发大型民航客机的目标,久久不能实现。

至此,人们无不怀念当初由马凤山领导的运-10项目,若当初坚持把这个项目继续下去,我国估计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型民航客机,不用让美国公司来占便宜了。



毕竟长远来算,自打终止了运-10之后,我们在跟美国合作研发大型民航客机的这条路上,还是踩了不少的坑,前前后后的损失加起来起码都有上万亿的代价。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马凤山当年究竟为运-10投入了多少的心血?

亲历过抗日战争的马凤山,从小就有一个航空梦。

抗战时期,马凤山无数次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仗着有领空优势,对中国土地狂轰滥炸,深感落后就要挨打,祖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人民就不会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马凤山便早早立下了以航空救国的志向,并成功报考了上海交大的航空工程系,这一年,刚好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

当时的交大航空工程系,可谓是名师荟萃。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马凤山更是尽一切所能地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最终以门门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投身到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事业当中。



作为新中国首批航空人,马凤山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中国的航空事业实现从0到有,这对于当时那个一穷二白、几乎毫无工业基础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当时有苏联老大哥的倾力相助,才稍微好那么一点。

1959年,马凤山和一批西安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一同分明前去苏联考察学习喀山图17飞机的生产。

马凤山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能够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如今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来之不易的偷师学艺的机会,自然十分珍惜,出发前他甚至还特地提前自学了俄语。

也正是因为擅长俄语,使得马凤山在苏联考察期间,能够比其他人更能抓住关键和重点。

而且还能把所有重要的数据全都一个不落记录了下来。



要知道,当时每次上课之前,苏联老师都会提醒他们说不用记笔记,到时候会将相关资料直接送给他们。

很多人信以为真,可谁料课上完之后,苏联却压根没有给资料的意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